这只是企业开展两化融合、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4月17日,由中国工业报社、东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东营)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暨东营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在东营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倡议持续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提升经营管理层治理水平。
李毅中回顾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20年历史,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把数字技术物化成实体产业的手段,建网络、建数据中心、建工业互联网、建智能终端制造业,产业数字化,是用数字产业化以后形成的实体工具来改造提升各领域的垂直行业,目的是提高全国工业经济的智能化水平。
虽然数字化在服务消费领域取得成功,特别是在去年防疫抗疫中,人们实现了居家抗疫防疫不出门,如果没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金融、智能交通、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这些成果,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工业仍然数字化的“主战场”。这是因为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后期,2035年基本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和制造业在其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强国之基。”
据了解,我国工业门类繁多,有41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体量巨大,2010年工业增加值超过美国,世界第一技术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隔行如隔山。可以说,实现工业数字化转型,任务更重要,难度也更大。
李毅中强调,“企业是产业数字化的主体,发展数字经济要分行业、从企业抓起。”
从行业角度,要“因业施策”。制造业分为离散式制造业和流程式制造业两类。离散式制造业一般指机器制造、装备制造等行业,流程式制造业,像钢铁、石化、材料、建材等365天不间断,上下工序衔接紧密。这两类制造业在生产原理、制造方式、物料传送、过程控制、生产组织、时空布局等方面有明显差距。一般而言,市场对离散式制造更加重视,成功经验比较多,对流程式的制造关注不够,研究不够。
从企业的角度,要分层实施。一个企业大体可以分为经营管理层和生产作业层,这两层的数字化任务、功能、运作方式不尽相同,对策就是从基层抓起,从车间、工厂抓起,在实践中总结实用的路径和方法。
以数字化、智能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层治理水平
李毅中认为,企业经营管理层的数字化具体对策,就是以下五件事情。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顺应大局的战略决策体系。企业经营方针要制订战略决策,做好产业布局,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广泛获取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算力建立起企业的模型、开放实用的软件,跟踪分析国际经济走势及周期变化,把握国内的经济需求和国内资源生态的变化,了解世界科技创新和行业最新的成果,这样对当下和未来才能做出准确的研判,进而在业务方向、产业机构、资本资产运动和生产运营技术管理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变革,调整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防范风险,求得生存。
二是完善协同智能的生产运营指挥系统。企业要完善一体化的综合管理系统,突出主业,主辅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化大系统,实现集团公司各个层级、各个方位,各个板块的全覆盖,实现全面感知参数的采集、传递、整理、分析、共享。从集团覆盖到二级、三级企业大系统,其次建立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优化模型。比如ERP大集中,推广安全、环保、节能、质量诸要素的数字化管理,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抓典型试点,推进与下属基层单位建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化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
在上世纪90年代,李毅中访问沙特、伊朗、伊拉克时发现当地企业的炼油厂控制室在美国的帮助下管理非常先进,比如邮轮在大西洋、太平洋上的行程在大屏上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指挥操作的也是美国工程师,而当时中国石化的调度室,除了几部电话机,什么也没有,差距太大了。20多年过去了,中国石化的数字化已经实现赶超,并且与中东企业共建油厂。显然,这些都是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产业升级。
三是建立高效互联的市场服务平台。企业是市场主体,过去是以产品为中心,现在以用户为中心。因此,进入市场就要建立健全自己的营销网络。
“工业企业自己要有消费网络,不能把所有的产品都交给马云。”李毅中指出,企业要利用大数据细分市场,把握市场动向,发展终端销售,要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这样可以反馈得到市场的信息,得到用户体验,反过来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创建品牌。
在重视销售的同时,还要关注供应链。对企业而言,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要市场采购,货比百家,要建立自己的供应网,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无论是采购还是销售都要普遍运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智能仓储、电子支付,线上线下结合,提高效率增加收益。
四是以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研发设计的效率水平。企业是创新主体,也是成果转化的载体,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要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研发机构,尽量采用数字化工具,再加上产学研用相结合、利用社会的众创众包,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
据统计,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工具的使用率到去年年底为71.5%,如利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研发、仿真模拟、数字孪生、三维建模、工业技术软件化等方式提升效率,缩短研发周期。
五是加强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公益性,更有商业性,公用的数字化设施不能代替行业、企业自身数字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5G网络基站遍布全国城乡网络,但它并不能代替工厂的网络,必须要延伸到自己的企业和行业里。要按照“集团-工厂-车间”方式建立企业的互联网和物联网,覆盖到所有下属机构,要有自己的专网,形成不同层面的内网、外网——车间有车间内网,车间外网有企业内网,分不同层次,还有相应的数据库、计算站。企业要多做数据库、数据中心,建立灾备系统以及应急设施,完善集团内部的通讯视频、邮件等。
生产作业层要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
企业生产作业层数字化核心任务就是要发展智能制造,通过新一轮智能化技术改造来完成生产作业层面的数字化、智能化。
一是建立企业局域网。发展智能制造要采用“5G+IPV6”方式,让设备设施应联尽联,数据应采尽采。对已经有的内容要改造升级合理布局,没有必要全用5G,5G“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通过内网实现人、机、料、法、环一体化,构建工厂的边缘计算、数据库这些最基层的基础设施,完善数据采集、传递、整理、分析计算系统。
二是实现生产作业层的智能控制。以离散式制造业为例,要大量采用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实现精准制造。句统计,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51.1%,还很不够,还要完善设备设施智能监控、故障、诊断、在线维护、远程运维、无人操作。
三是实现辅助工序网络化、智能化协同。不少企业,除了主业还有很多辅助工序,与企业外的上下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除了自己的产业数字化,也必须跟上下游各工序实现协同,如质量检验追溯、在线质量仪表、物流仓储、三废处理、环境监测、危险品监控等,这些辅助系统往往是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事故和质量方面存在很大的风险。
四是推行生产制造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数字系统是企业的大脑和中枢神经,必须保障数字系统的安全,如果大脑和神经中枢出问题,或者受到黑客攻击,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同时还要利用数字技术把多年形成的工艺规程、制度软件化,让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发展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为企业特别是中微企业服务
数字化时代,各种服务平台应运而生。一类是互联网企业转向为工业制造业服务。科技部2017年公布了首批四家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百度的无人驾驶、阿里城市大脑、腾讯的医疗影像、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李毅中建议,大型互联网企业转向互联网后半场,不要整天搞游戏,不要去搞居民的菜篮子,而是把精力放在高科技领域,这才是正确的方向。第二类是专业化的数字服务商。他们与相应的行业关联更加紧密,服务效果更好。第三类是行业专业联盟实体,货车帮组建的货车运输服务联盟就是这样的例子。第四类是骨干企业在自身数字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把总结上升为平台,为行业服务,为社会服务,比如航天科技的航天云网,三一重工的树根互联,海尔COSMO以及红领服装的魔幻工厂等。由于为智能平台源于实践,因此更加可信可靠。
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是东营市人民政府。东营市从发现胜利油田至今,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已经从石油城转变成一座包含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新材料、有色工业、生物医药、航空部件制造等十多门类的工业城市,这些门类大都是先进制造业。1967年,李毅中石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胜利油田工作,对东营市、对胜利油田充满了感情。
“东营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值得我们总结学习。”李毅中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