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经济学家    部委学者

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手机网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热门

专家动态

郭宪纲

郭宪纲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员

http://www.renmaizhiku.com/index.php/zfgy/1125.html

  • 联系方式:
  • 手机号码:
  • 联系邮箱:
  • 助理电话:

详细介绍

个人简历

1988年 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
1994年-1998年 任中国驻伊朗大使馆一秘
2000年 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访问学者
曾任国际战略研究部主任

研究领域

美国对外关系、美国中东政策、中美关系

教育背景

1982年 毕业于山西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8年 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学术兼职

《国际问题研究》主编

社会荣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成果

论文:
[1] “中国外交新亮点:与新兴国家的探索与实践”,《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同时被译成英文发表在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0年第1期上)
[2] “美国迷失了方向——评保罗•克鲁格曼的力作《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经济迷失的背后》”,《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2期
[3] “由脆弱趋向稳固的中美关系”,《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第1期
[4] “龙象共舞震撼全球——评译著《龙与象——中印崛起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6期
[5] “透视东亚秩序转型的新视角——评《中国崛起与东亚秩序的转型——共有利益的塑造和拓展》”,《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同时被译成英文发表在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07年夏季号上)
[6] “韩美同盟寻求新定位”,《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同时被译成英文发表在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06年夏季号上)
[7] “美欧博弈‘中东民主化’及其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20期篇目辑览收录,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思路》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同时被译成英文发表在在所英文刊物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05年冬季号上)
[8] “美国输出“民主”的第三部曲——评布什政府酝酿改造大中东的计划“,《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4期
[9]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其影响”,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主编:《2003年国际形势年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 “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转移”,《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第2期
[11] “白宫易主一年来美国外交政策变化及其走向”,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主编:《2002年国际形势年鉴》,2003年
[12] “反恐新阶段美国对外战略态势及其影响”,载周荣耀主编:《“9•11”后的大国战略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13] “美国反恐新阶段评析”,《国际问题研究》2002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4] “布什执政一年来对外政策变化及其影响”,《国际问题研究》2002年第2期
[15] “美国大幅调整对俄罗斯政策”,《国际问题研究》2001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6] “现实主义——布什政府对外政策走向”,《国际问题研究》2001年第3期
[17] “美国对古巴制裁已为强弩之末”,《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0年第9期全文转载)
[18] “伊朗总统哈塔米开创外交新局面”,《国际问题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1999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9] “伊朗新总统及其内外政策走向”,《国际问题研究》1998年第1期
[20] “冤家总归要聚头——美国调整对越南的政策”,《国际问题研究》1994年第3期
[21] “克林顿政府的波黑政策”,《国际问题研究》1994年第1期
[22] “美国对亚太战略的调整”,《国际问题研究》1992年第2期
[23] “海湾危机与美国的政策”(合撰,第一作者),《国际问题研究》1991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政治、国际关系》1991年第5期转载)
[24] “Becoming a great power will never make China a global hegemon”, Europe’s World ,#16, Autumn 2010
其他成果(部分时评文章):
[1] “国际问题学者谈:从鲍威尔访华看中美关系”,《瞭望》2011年第32期
[2] “错过中国就错过未来”,《世界知识》2007年第11期
[3] “Spain Rethinking European Alliance”, Beijing Review, No.14, Apr. 8, 2004
[4] “Without Saddan, Washington Is Still Plagued”, Beijing Review, No. 6, Feb. 12, 2004
[5] “第二次海湾战争是为了石油吗?”,《世界知识》2002年第21期
[6] “中国‘威胁’美国吗?”,《环球》2002年第16期
[7] “伊拉克:布什为何举棋不定”,《世界知识》2002年第9期
[8] “白宫易主一年外交变脸”,《瞭望》2002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
[9] “恐怖袭击的延续效应”,《瞭望》2001年第52期
[10] “美国转换中东政策”,《瞭望》2001年第4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
[11] “美越关系:柳暗待花明”,《世界知识》1994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政治、国际关系》1994年第3期转载)
[12] “日本‘脱欧返亚’——意在主导亚太经济”,《世界知识》1994年第1期
[13] “东亚’和‘亚太’的范围究竟有多大”,《世界知识》1994年第1期
[14] “波黑——美英法迁怒德国”,《世界知识》1993年第2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政治、国际关系》1993年第11期转载)
[15] “扇形结构——美国介入太平洋地区的新构想”,《世界知识》1992年第4期
[16] “酝酿已久的调整——美国在亚太的态势”,《世界知识》1992年第4期
[17] “雁行结构——日本主导亚洲经济的设想”,《世界知识》1992年第4期
[18] “白宫对柬埔寨政策的困境”,《世界知识》1991年第1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政治、国际关系》1991年第8期转载)
[19] “手段和目的”,《世界知识》1991年第12期
[20] “美国对柬埔寨政策的调整”,《世界知识》1989年第21期